零售重构的本质是新消费阶层的迁移与升级

 

 

有消息称,到2020年,中国消费总量中81%将来自于中产阶级,新中产消费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注意这里提到的一个词——“新中产”,我们可以拆解来看。中产这个词显然大多数人已经不陌生,指在社会消费群体中,对事物有一定认知,普遍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注重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是消费总量中的中坚力量。那么“新中产”中的“新”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相较于存在已久的“中产”概念,“新中产”一词几乎是随着90后成长的印记火热起来的。通过对多方概念的整合,梳理出新中产的几大特征:
①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认知与看法;
②有一份体面的收入相对不错的稳定工作;
③对商品质量的注重程度超过性价比;
④有情感性的需求;
⑤喜欢有仪式感的生活,并愿意为此买单;
⑥个人理想与规划相对清晰,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
……

 

当然,以上只是新中产消费群体的部分属性特征,基本符合以上几点的,就属于新中产阶级了,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消费群体的属性新变化,是否意味着各行各业的模式调整与变化,毫无疑问,是的。尤其是对于本质上就属于提供用户匹配服务的零售业而言,天天都和消费者面对面打交道,业绩就是晴雨表。下滑就意味着脚部慢了,跟不上消费者需求了。

 

这也是这几年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新的零售概念盛行一时的核心驱动力,不断通过调整满足新中产消费阶层的消费需求,找到新的零售增长点。

 

所以,对于直接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和服务的零售业来说,主要消费群体的迁移与升级,也意味着它必须探索新的模式与服务,来满足新中产的消费需求。只有抓住消费者的心,才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与时俱进的服务。

 

从近五年来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经历着非常显著的变化升级。他们关注的消费热点变得非常细、消费的商品变得非常个性、消费的范围也不断扩展。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就业和教育的覆盖和普及,消费的底层基础(经济能力)和上层建筑(受教育程度)基本上较之以往的时代都显得比较牢固。

 

并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场景营销、线上线下融合等模式的提出,消费者已经从原来仅仅是物质满足、功能满足、品类满足等单维度或组合维度的服务跃升为,需要有情感的联结、场景的氛围才能更好的进行购物。

 

总的来看,新消费阶层的崛起,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也意味着缘由消费秩序的逐步淘汰。不同于之前的消费主群体转移,新中产对产品配套服务、市场口碑等商品之外的一些非标认知方式或许能够为零售重构的方向有所启发。商家可以更有方向的往消费者关注的方向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上一篇
下一篇